复旦大学宣布实施《复旦大学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以此对标“双一流”建设的国家战略,聚焦“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问题。22条措施中,最核心的是要使大学重新回归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尤其是本科生培养,同时将本科生教育向基础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阶段延伸。
这一从2013年就开始酝酿的改革,将重塑复旦的本科教育体系。
● 学校将适度扩大本科生招生人数,改变原本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 学校将试点专业的动态调整,升级实施了十多年的通识教育体系。
● 本科生培养的“2+2”体系,将改为“2+X”体系,即学生经过两年的本科生核心课程教育后,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学校提供更多选择。
● 丰富各类海外短期交流实践项目等优质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每年提供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人次数)达到每个年级本科生人数的一倍左右,使更多本科生在读期间能获得一次以上的海外学习经历。
● 为配合新的本科培养体系,学校将调整绩效考核方案,本科教学质量在绩效分配中的权重将超过50%。学校加大投入,确保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未来的邯郸路校区就将承担所有本科生教育的功能。
用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许宁生的话来说,育人是大学承担的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大学应该在目前的世界竞争格局中来思考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而复旦大学的目标是通过此次改革,培养能够掌握未来的人才。
人才培养就是是让学生在校园里重新获得创新的思维
这是复旦大学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二次大规模的本科生教育体系的改革。
第一次改革是在2006年,10多年前,越来越多的潜心于教学的老师感受到,他们和讲台下的学生互动越来越少,但台下有很多“认真”听课,埋头记笔记的学生。
某自然科学专业的教授在新学期第一节课时做了一个试验:一上课,他问了学生是否了解该学科的一条基本公式,没有人回答,他在黑板上写下这条公式。学生立刻埋头记下,当他在黑板上写下第四行字的时候,学生仍然是埋头记录。他当即忍不住扔下了笔,问学生:“你们难道没有发现,黑板上的这四行字就在教科书第一页上写得清清楚楚吗?”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成了机械地接受老师灌输的内容的“机器”,这是学校当时发现最需要改变的现象。
正是基于此,复旦大学在2005年时,就开始了通识教育改革,希望能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而非单一地教授那些离开学校后就可能过时的知识。
时至今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年,一直在试图重归教学的本质,包括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在内的众多超一流大学正在重塑本科教育。
有调查机构针对全国的2014届和2015届毕业生抽样调查,毕业生们认为母校教学有何需要改进之处,发现有68%的学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近半学生认为现在的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4成左右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不实用或者陈旧”,近三成毕业生认为“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
而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看来,高校现在的通病是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培养机构等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实际和时代发展,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相对陈旧单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仍有待增强。
徐雷说:“虽然复旦大学经过上一轮通识教育的建设,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但是这些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复旦大学不同程度地也有所存在。”
正是基于此,复旦大学启动了此次的本科教学改革,希望能够对标国家双一流。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
按照此次的改革方案,复旦大学将推进一系列基于“通识教育-拔尖培养-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如果说原本的书院制或者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改革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某些尝试以外,此次的改革,则是对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的重塑,希望能够塑造“复旦本科”的品牌。
复旦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负责人徐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杜威在100多年前就说过‘如果我们用过时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学生,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这句话现在依然适用。长期以来,大学更关心学科建设,而本科教育则是按照惯性在进行,老师们并不关注如何教得更好。对人才培养基本上还停留在10年前,甚至20年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早已经把我们抛在身后了。”
根据计划,复旦大学的本科生招生规模到2020年将扩大到3500人左右。学校将新增或调整设置西班牙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气科学、能源化学、新工科等专业。
为了辐射基础教育,学校将推进AP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对于大学内部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荣誉课程”,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和长学制培养系统,全面开放自主转专业和第二专业学习。
按照新的方案,学校将结合“2+X”培养体系建设,制订更多模块化的专业培养方案。压缩专业必修课门数,构建少而精的专业核心课体系,减少必修学分,给学生更多的选课自由。鼓励本科生和研究生互选课程。既可以在本专业继续纵向地深入学习,修读荣誉项目课程或各类卓越培养计划,强化学术训练,实现本研贯通培养;也可以在培养方案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更多的跨学科横向学习,或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等,接受交叉融合培养。
新设的本科生荣誉项目,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的最大潜能。据介绍,复旦大学每年有10%左右的学生,现有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本科生荣誉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到2020年,争取所有院系均开展荣誉项目教学,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根据新的改革方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比较了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式,未来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也将重新改革。到2020年,学校将建立“七大模块-50个基本课程单元-150门课程”的三级课程结构,组建50个高质量、跨学科的基本课程单元教学团队。完善课程准入及退出流程,打造“复旦通识”系列在线课程50门。并且还将继续推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课程,强化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及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