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的名单。经过评审,产生了进入第二轮的候选人205位。
各大学部第二轮候选人人数如下: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4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5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5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23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27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22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18人,农业学部23人,医药卫生学部27人,工程管理学部16人。
根据院士增选工作日程安排,6月第1周,各学部第一轮评审,公布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并组织候选人材料公示。7月31日,受理投诉信截止,对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进行投诉调查。10月最后1周,各学部组织第二轮评审。再经全院全体应投票院士投票终选、主席团审议,确定当选院士名单。
预计12月份将公布最终当选院士名单。
仅1/3左右候选人会从第二轮胜出
据介绍,中国工程院没有公布2017年院士的增选名额,不过明确院士不超过75名,此前,2015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0名院士,2013年增选院士51名。
根据往年的情况分析,本次进入第二轮的候选人共有205名,最终当选人数不超过75人,这也意味着将近2/3的候选人将被淘汰,最终胜出的仅有1/3左右。
尽管绝大多数院士候选人最终将被淘汰,但是院士候选人特别是进入第二轮的人数,对高校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各高校最高层次科学家的厚度。
候选人单位
从公布的有效候选人统计结果来看,候选人主要来自各大著名高校、中国科学院、国有企业、解放军系统以及其他科研单位,其中普通高校及其附属医院(不含军校)102人,占比达到50%;企业共有33人,占比16%;解放军系统(含军校)共有18人,占比达到9%;中国科学院9人,占比为4%;其他科研单位43人,占比为21%。
图: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单位分布
年龄
从候选人的年龄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候选人都集中在50到60岁之间。50岁以下仅有11人。此外,超过70岁以上的候选人共有3人。最年轻的候选人1971年出生,最年长的候选人1946年出生。
图: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年龄分布
性别
从候选人的性别上来看,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候选人仅有15人,占比仅为7%。不过从2015年院士增选情况来看,进入第二轮的女性候选人最终当选院士比例较高。
提名渠道
从提名渠道上来看,共有176名第二轮候选人通过院士提名获得推选,14名通过院士提名和中国科协两种途径获得推选,只通过中国科协提名的只有15名。
从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最终当选情况来看,通过中国科协推荐最终当选的院士仅有3名,可见获院士提名最终当选院士可能性会大很多。
来自北京的候选人约占半数
从候选人所在单位的落地省份来看,北京占有绝对优势。将近41%的第二轮候选人来自北京市相关单位,其次是上海、陕西、湖南等省份,大部分省份仅有个位数第二轮候选人,预计最终当选院士的落地省份也将如此。
高校候选人主要来自各大工科名校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轮候选人共有205人,其中来自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共有102人,占比达到一半。
从统计结果来看,102名高校候选人分布在几十所高校,其中各大著名工科院校入选人数较多。清华大学共有7人入选,不仅数量稳居第一,而且在各大学部均有不少竞争力很强的候选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入选5人,排名第二。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各有4人入选,其他高校入选人数在三人以下。
不过院士增选向来都是竞争激烈,从历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来看,高校能一次当选2名中国工程院的次数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高校仅能当选1人或无人当选。下面来看看各高校数以及入选详细名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