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7 点此:30次
英语中,“Voltage drop”就是电压降,“drop”是“往下拉”的意思。电力线路的电压降是因为导体存在电阻。
正因为此,所以不管导体采用哪种材料(铜,铝)都会造成线路一定的电压损耗,而这种损耗(压降)不大于本身电压的5%时一般是不会对线路的电力驱动产生后果的。
例如380V的线路,如果电压降为19V,也即电路电压不低于361V,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当然我们是希望这种压力降越小越好。因为压力间本身是一种电力损耗,虽然是不可避免,但我们总希望压力降是处于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电缆电压压降降计算公式为△U=(P*L)/(A*S)其中:P为线路负荷;L为线路长度A为导体材质系数(铜大概为77,铝大概为46)S为电缆截面(一)电缆长度计算电缆长度计算公式:L=(l+5.5G+a)×1.02上式中,L-电缆计算长度(米);l-按直线距离统计的长度(横纵坐标的代数和);5.5-穿越一个股道按5.5米长度计算,(当大于5.5米时,按实际距离计算);G-穿越股道的股道数;a-其它附加长度,具体规定如下:1、信号楼内的电缆储备量按5米计算,楼内走行和电缆封头的长度,一般定为20米;2、设备每端出、入土及做头为2米;3、室外每端环状储备量为2米(20米以下为电缆为1米);4、引向高出地面较大距离的设备,按实际长度计算。1.02-电缆敷设时的自然弯曲度,以2%计算。
(二)电缆芯线分配原则电缆芯线分配,采用双线直流回路,即一条去线ZQ,一条回线ZH。
双线式回路最经济的分配比利为去线与回线等量,且均为总芯数的一半,即:ZQ=ZH=Z/2。如果电缆总芯数为奇数时,去线和回线芯数相差为一芯,这样可以使电路中芯线电阻最小。(三)计算电缆最大控制长度电缆最大控制长度计算公式:Lmax=△U/Ir×ZQZH/(nZQ+ZH)式中:n-回线与去线内电流的倍数;△U-线路允许压降;I-回路中工作电流;r-每米芯线电阻。上式表明,电缆芯线数可以通过电缆最大控制长度的计算来决定,其方法是根据线路允许压降、回路中工作电流,以及假定选用的回线和去线的电缆芯数,计算出Lmax.(四)电缆芯数计算公式设电缆总芯数为Z=ZQ+ZH,由电缆分配原则可知ZQ+ZH,能使芯线电阻最小。
所以电缆总芯线数的计算为:Z=4rL/R=4rLI/△U上式表明:当线路允许压降△U,回路工作电流I及电缆计算长度确定之后,可以计算电缆总芯数。
例1: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功率因数0.8,用70㎜2电缆,电压降是多少 解: I=P/1.732*U*COSØ=30 /(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 △U=IR=56.98*0.206=11.72V答:电压降是11.72V。
线路电压降计算公式为 △U=(P*L)/(A*S)
其中:
P为线路负荷
L为线路长度
A为导体材质系数(铜大概为77,铝大概为46)
S为电缆截面
压降(pressure drop)指能量的变化,分为流体压降和电压降两类。流体压降指流体在管中流动时由于能量损失而引起的压力降低,压降的大小随着管内流速变化而变化;电压降指电流流过负载以后相对于同一参考点的电势(电位)变化。
两点之间电压降的计算公式:U=W/q
式中,W——电场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 ,q——被电场力移动的正电荷
电压降的参考方向用“+”“-”极性或双下标表示。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电场力移动正电荷做功的方向,由高电位端(“+”极性)指向低电位端(“-”极性),即电位降低的方向。
电压降同时也可以叫电位差。
当某一点电位为零时,则电路中任一点对该参考点的电压即为该点的电位(U)。两任一点之间的电位差同时也是两点间的电压降。
扩展资料
电势差(电压差)的定义:
电荷q 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AB与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AB两点间的电势之差,也称为电位差),用UAB表示,则有公式:
其中,WAB为电场力所做的功,q为电荷量。
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势这样定义
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
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简称交流电压),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
在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电源。
单位:
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1伏特等于对每1库仑的电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1 V = 1 J/C。
强电压常用千伏(kV)为单位,弱小电压的单位可以用毫伏(mV)微伏(μ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