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8 点此:41次
1、液压榨油机液压榨油机是传统的小型榨油机,生产过程为间歇式。工艺的特点是操作技术要求低,出油率高,毛油质量好,但劳动强度较大。
液压榨油机适用场合为:处理量小,小车间生产,单台日处理量1吨左右。
2、螺旋榨油机全自动螺旋榨油机是可以连续作业的榨油机。技术特点是:操作技术要求低,出油率高,毛油质量同比液压榨油机差,劳动强度比液压榨油机低。全自动螺旋榨油机适用场合为:加工量小,小车间生产,单机日加工量2-8吨左右。3.大中型螺旋榨油机组螺旋榨油机组适用于大中型、连续、大容量的油厂。
技术特点是:连续生产、劳动强度低、出油率高。单台榨油机设备在几千元左右。如果是榨油机生产线,大概要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
如果你要做小型油脂加工厂,可以使用小型榨油机生产线,这样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会更高。但如果是作坊个体户,产量一般不高,可以选择较小的全自动榨油机。
大豆的含油率一般在16%-22%,出油率一般在10%-15%,所以不管是液压还是螺旋在对大豆进行压榨时因其自身残油率的原因以及大豆品质等出油率还会更低,所以通常大豆油采用膨化、浸出、精炼的工艺来进行制取。
大豆浸出前的预处理包括清理、破碎、软化、轧胚、蒸炒等具体操作,预处理效果的好坏会对制油效果有影响1、清理:清理的目的是清除大豆原料中夹带的石子、泥沙、茎叶、铁质等杂质,再将其中霉变、损坏的籽粒挑选出来。常用的清理方法有筛选、风选、磁选、比重分选等。
清理工序常用的设备油:振动筛、比重去石机、吸风分离器、永磁滚筒等。
2、破碎:经过清理的大豆,必须对大颗粒的大豆进行破碎。其目的就是通过破碎使大豆具有一定的粒度以符合轧坯条件,大豆破碎后的表面积增大,利于软化时温度和水分的传递,软化效果提高。 要求大豆破碎后粒度均匀,不出油,不成团,少成粉,粒度符合要求。破碎设备有辊式破碎机等。
3、软化:软化是轧胚前的一项重要预处理工序,可将油料调节至适宜水分,大豆质地硬,软化可使质地变软,塑性增加。软化设备包括软化锅、软化箱等。4、轧胚:经过破碎、软化的大豆,要经过轧胚设备进行碾轧,使之成为具有需要厚薄的料胚或生胚。
轧胚设备有轧胚机。常用的有单对滚、双对辊、三辊及液压紧辊轧胚机等。大豆轧胚的目的:(1)、破坏大豆油料细胞组织,使油能从细胞中分离出来;(2)、大豆油料轧成薄片,油从料胚中出来,容易出油;(3)、轧胚便于蒸炒,吸热面增大,吸热均匀,便于吸收水分。
5、挤压膨化油脂挤压膨化是利用挤压膨化设备将经过破碎、轧坯或整粒油料转变成多孔的膨化粒料的过程。 挤压是一种高温、短时处理过程。膨化可以使大豆中的淀粉糊化,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细胞机构,使油脂能够均匀的扩散出来,更有利于提取。
绝大多数大豆出油率保持在18%-22%左右,有些地区出油率甚至保持在23%-25%,也就是说一斤大豆最多也就是二三两油。出油率要看品种。
使用榨油机榨出的油更少,在一般生产条件下一般的大豆,理论上的出油率为30至40%,高油大豆可以达到42%,国产大豆的出油率约为16.5%,出粕率约为80%;进口大豆的出油率约为18.5%,出粕率约为78%。
出油率是指油菜籽、大豆等油料植物榨取油料时每份油料植物榨取的油料数量。不同种类油菜和榨油机器不同都会影响出油率。出油率对农民以及油菜商十分重要。
相比而然,豆油浸出法来的,豆油好一些的豆油压榨跟浸出这两种做法的区别是主要是制作方法上的不同,原理不同是可以从根本上理解的,压榨是采用物理压力方法将油料分离出来,没有添加任何的添加剂,而浸出是采用有机溶剂将油脂吸取出来,可能会出现污染等情况,浸出法: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用化学溶剂配合6号轻汽油来进行浸泡,然后在经过一系列脱脂、脱磷、脱酸、脱色等工序把豆油提炼成为国家一级标准油,颜色清澈透明,不含有沉淀物和杂质物理压榨法:物理压榨法又被分为两种压榨,1是液压压榨法:液压压榨是通过高温蒸汽把大豆全部蒸熟,然后放进机器利用液压机械进行压榨出油,称之为熟豆油。2是螺旋压榨法:直接把大豆放进设备利用螺旋丝杠进行挤压出油,也称之为生豆油。
液压油和机油的区别如下:1、功能不同:液压油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动力,类似于我们车上使用的汽油,能够给车子提供比较大的动力。而机油的主要功能是减少发动机的摩擦,避免损害发动机。
2、添加剂成分不同:由于两者在功能上面存在差别,所以在油品中加入的成分也有比较大的差异。
机油中含有清净分散剂等多种功能添加剂,而液压油的添加剂成分中含有抗氧、防锈、抗磨等添加剂。3、油品粘稠度指数方面:一般来说,机油的密度相对较大,因此它粘稠一些。而液压油密度相对较低,所以在粘稠度方面比机油稀。4、颜色不同:由于液压油的密度比较低,所以在颜色上要淡一点。
而机油比较稠,因此颜色看起来比较浓。